大班语言教材:风在哪儿
层次一活动目的
1.帮助婴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与风与树、花、草和四季的关系。
学习新词:翩翩起舞、频频点头、凉爽、银装。
2.引导婴幼儿感觉诗歌的意境,掌握有表情地朗诵诗歌。
活动筹备
一幅与诗歌内容有关的图画。
活动过程
1.教师用提问的方法引出主题:你们通过用双眼看,发现风从什么地方来了?让婴幼儿充分发表建议。
2.教师富有感染力地朗诵一遍诗歌,需要婴幼儿仔细听,诗歌里说了些什么?是如何说的?
3.用提问的方法,帮助婴幼儿回忆诗歌内容,理解诗歌语言。可提下列问题:①风在哪儿?诗歌中有哪个回答了这个问题,它是如何说的?②哪个了解“翩翩起舞”“频频点头”的意思是?(可借用动作帮助婴幼儿理解)③为何说“春季,它吹绿了大地;夏季,它送来了凉爽;秋季,它飘来了果香;冬季,它带了银装”?
4.借用图片,婴幼儿学习诗歌。可配上抒情的音乐,注意指导婴幼儿正确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。
5.婴幼儿朗诵诗歌。可边朗诵边做动作,也可以分角色表演,如四人一组,一人扮探寻风的人,另外三人分别扮树、花、草,最后一段大伙一同表演。
层次二
活动目的
1.围绕诗歌内容,丰富婴幼儿有关风的常识,培养婴幼儿探讨自然界奥妙的愿望。
2.引导婴幼儿大胆想象,并用优美的语句表达出来。
活动筹备
小风车;婴幼儿自带可产生风的工具,如小扇子、小气筒等;婴幼儿已认识过空气。
活动过程
1.小实验:风是如何产生的。
①婴幼儿用手在脸旁扇动,产生风,从而了解空气流动形成了风。
②借助小风车的转动,让婴幼儿获悉:空气流动得越快,风就越大,反之风就越小。
③鼓励婴幼儿用不一样的办法让身边的.空气流动起来,产生风,如用扇子扇,压打气筒。
④同伴之间互相交流:如何才能产生风?
2.户外察看。
①指导婴幼儿察看风来时天空、陆地、水的变化,并联想这类变化的形态像什么,学习用诗歌的语句描述出来,如彩球说:“当我在天空中轻盈地飞舞,那是风在吹过。”
②鼓励婴幼儿回家后,把看到的、想到的风来时引起的变化画出来,教师要布置一个“风来的时候”小画展。
层次三
活动目的
1.帮助婴幼儿剖析诗歌的结构及语言运用方面的特征。
2.引导婴幼儿运用已有些常识经验,使用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活动。
活动筹备
抒情的音乐磁带。
活动过程
1.教师和婴幼儿一块回忆诗歌内容,并在音乐的伴奏下有表情地朗诵。
2.帮助婴幼儿剖析诗歌的结构。提问:诗歌共有几段?前三段有哪些地方相同?让婴幼儿了解地了解,前三段首、尾句结构相同,句子的数目也相同。
3.教师示范仿编诗歌,然后请婴幼儿说说老师编的诗歌与原来的诗歌有哪些地方不同,帮助婴幼儿学会仿编的办法。
4.指导婴幼儿进行仿编活动。
①婴幼儿自由地坐在椅子上仿编,教师注意察看指导。②请一二名婴幼儿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,教师引导婴幼儿评价,帮助婴幼儿正确仿编。③婴幼儿自由地选择朋友,互相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。④请部分婴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朗诵新诗。
(建议:仿编活动的安排可视婴幼儿水平做适合调整,如可看图仿编,也可三人联合仿编)
评析: